爸退休後終日鬱鬱寡歡!屏東女孩心疼老爸「載68歲老爸環島」立馬離職出發「帶你完成心願」 最後「爸爸回家哭了」網友:我也要生女兒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得到的回報,其實都是自己親手創造的,是福是禍,怨不得別人。只要堅持一生善良,總是會得到好的結果,誰都沒有例外。如果你堅持善良,但現在過得很苦,那都是暫時的,無需懊惱。
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順的人,就永遠和善良無緣。連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對別人就更加看不順眼,感覺是眼睛裡有「沙子」,或者是得了紅眼病。
由於整個台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此過去有不少懷有熱血目標的年輕人,總是與三五好友說走就走地直接展開一趟環島之旅!不過不知道大家過去是否曾聽過或看過,有人帶著自己的父母親一同完成這個熱血的目標嗎?
最近屏東有位名叫邱意茗的孝順女孩,就帶著自己68歲的父親邱進同一起完成這趟騎著機車悠遊全台灣的環島之旅!而兩人一同達成這個願望之後,女兒到家前也忍不住流下感動的淚水,並表示:「終於幫爸爸圓夢!」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由於與女兒同行的邱進同打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想要騎著機車環島旅遊,但由於過去孩子太小、工作也忙碌,完全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在努力大半輩子後終於在7年前退休,但卻又因為老婆嫌「騎機車環島,屁股會痛!」、孩子們都要工作,苦無旅伴而使得自己的夢想一拖再拖。
而身為女兒的邱意茗,看著老爸即使退休之後也成日鬱鬱寡歡而感到相當心疼,因此今年11月的時候便決定利用轉職的空檔,充當老爸的最佳旅伴幫邱進同一圓年輕時就許下的心願!
回想起程之初,女兒邱意茗在離職當天向老爸表示「爸,我帶你去機車環島!」時,邱進同還一度一為他在開玩笑,隨後發現女兒提出的邀請是認真的之後,也立刻非常興奮地說好,並與心愛的女兒一起踏上環島遊台灣的熱血之旅~~
如今孝順的女兒不但替老爸完成長年以來的心願之外,父女倆更是夠過這次的旅程而創造了難忘的珍貴回憶,因此不但使得許多網友都紛紛讚道...
「我以後也要生女兒,帶我環島~感動」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老了,我們的前世情人可以帶著我們環島一次!」
「到家時留下眼淚.這句真的讓我眼紅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而看到了父女倆接受臉書粉專《有肌勵》的影片解放後,更是讓不少網友想起已經不在的爸爸,並紛紛表示...
「真羨慕,我也想跟我爸爸一起環島!可惜這輩子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惹~~」
「我有騎車載我媽環島過,不過是因為想完成我爸的遺願。」
「夢想不要等永遠沒辦法實現,再來後悔」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對父女的故事之後,是不是也頓時感到相當感人呢?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子,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一是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二是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三是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真正孝順的人,「三種境界」都能夠做到,越孝順福報越多。
1、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一個人身體健康,活著就是幸福,要是病怏怏的活著,其實是痛苦。作為父母,多半是年事已高,健康的身體更加重要,需要兒女關心。
很多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希望留一點錢,給兒女,幫助兒女創業。但越是這樣,父母越是扛著病痛過日子,導致病痛加重。孝順父母的兒女,會常常帶著父母去體檢,提前防范病痛。要知道,身上無病,比你給再多的錢都好。
當然,健康的身體,需要起碼的生活保障,衣食無憂才會活得踏實。很多年輕人,不僅自己不勞動,還當了啃老族,拿著父母的錢過日子,這樣的不孝,令人痛心。
我的表姐夫有四兄弟,兩個是做生意的,經濟條件都不錯,但是他們對父母卻很「摳門」,個個都愛比較,覺得自己多拿錢給父母就是「吃虧」。父母都健在的時候,都沒有拿錢給父母用,後來父親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在農村過苦日子,才在親戚的調解下,每個兄弟每月給兩三百塊錢,其中有一個兄弟以老婆管得緊為由,還是長期不給母親生活費。這樣的大家庭,就是富得流油,也沒有好名聲,也會被人看不起。
自己有錢但對父母小氣的人,人人嗤之以鼻,表面過得風光,但問心有愧,還是沒有福氣的人。那些窮一點但保證了父母的日常開支的人,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窮開心」也是福氣。
2、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
人這一輩子,真正希望你過得好的人,沒有幾個,除了父母,也許你都找不到貼心人了。不管你走多遠,父母在地方,才是最溫暖的家,當你很累的時候,和父母聊天,心情總是會慢慢好起來。
其實作為兒女,也要學會牽掛父母,在外混得如何,都沒有關係,常常告訴父母自己的行蹤,讓父母放心;經常問候父母,瞭解父母的想法,讓父母寬心;自己努力工作,走正道,還有錢寄回家,父母感覺舒心。做到了這幾點,就是養好了父母的心,大家都開心。
有錢過好日子,沒錢過好心情。父母老了,還是為你擔憂,那也是不孝順。看看那些敗家子,不學好,父母心好痛,怎麼可以安度晚年。其實,不學好的人,越不孝順,越沒有福氣,等父母不管你了,就只能流落街頭,還可能要晚景淒涼。
3、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真正變老,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失去了理想,過得越來越孤單,沒有了人生的樂趣,和時代脫節了。
王陽明的父親退休後,王陽明經常寫信建議父親和同鄉的退休官員多聯繫,可以一起作伴,尋找共同的樂趣,日子要過得充實。
人老了,如果無所事事,就會變得頹廢,就是坐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耷拉著頭,灰頭土臉的,六十歲的人,都會被認為是九十歲的人。那些有愛好的人,趁著自己可以走動,去看看風景,到公園散心,參加公益活動,説明更多需要的人。忙忙碌碌的日子,會讓一個老人,也找到人生的意義,真正把日子過成「夕陽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千萬不要讓父母碌碌無為活下去,而是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培養他們的興趣,多鼓勵他們,還可以教會他們一些新知識。比方說,教會他們用微信,用各種唱歌軟體等。
「愛人者,人恒愛之」,真正孝順的人,對父母孝順,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也一視同仁,用行動去愛護長輩。同時,他也會得到長輩的愛,長輩總會把最好的財富都留給他,為他添加福氣。